[中東歐]黑海地區地緣政治轉型:西方對黑海地區戰略的新趨勢
發布時間: 2012-08-21 瀏覽次數: 443

高淑琴、賈慶國、孫力舟 來源:《俄羅斯中亞東歐研究》2010年第5期
 

  【內容提要】因黑海地區的地緣政治、經濟等結構價值不斷上升,對美國、歐盟及黑海沿岸的國家有著巨大的吸引力;黑海地區局勢嚴重影響周邊的中東、俄羅斯、南高加索和中亞地區安全;因此,從西方對黑海地區戰略可折射出對中東地區、高加索和中亞的政策,從黑海地區的地緣政治轉型可預測出東西方勢力對比、西方和俄羅斯在東歐和高加索地區競爭格局和全球局勢的發展。

  【關鍵詞】美國 北約 歐盟 高加索地區 黑海沿岸

  【作者簡介】高淑琴,1971年生,北京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博士后,澳大利亞拉籌伯大學客座研究員;賈慶國, 1956年生,北京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副院長、教授;孫力舟,1981年生,北京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博士研究生。(北京 100871)

美國在黑海地區的戰略利益和結構現狀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美國填補了英法撤出黑海海峽后的真空,把黑海地區變成西方反對蘇聯的東方前哨。1991年蘇聯解體后,黑海地區面臨著歷史性的地緣政治戰略轉型:羅馬尼亞和保加利亞加入了北約和歐盟,2003年伊拉克戰爭后,美國擴大北約的軍事活動范圍,擴大對黑海地區的影響,美國領導的盟軍在逐漸改變黑海地區的地緣狀況。

  冷戰后,黑海地區成為西方陣營與俄羅斯緩沖對峙的東線。中東歐國家的轉型和南斯拉夫危機使美國和歐盟加速了對黑海地區的戰略。這是因為,只有通過黑海地區的運輸和管道系統,里海、中亞和中東地區的油氣資源才能運往歐洲和西方市場。在這個能源走廊開展能源貿易的同時,并存著毒品、人口、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貿易[1]。尤其在九一一事件之后,美國在黑海的利益開始轉型:根據美國2002年國家安全戰略,黑海和里海地區不但具有豐富的油氣資源,而且是通往印度和東南亞市場的大門[2]。

  此外,黑海地區特殊的戰略地理位置可以成為在阿富汗、伊拉克和伊朗進行軍事活動、重建及維和行動的指揮部。所以,我們可以認為,美國在黑海地區的利益主要包括能源運輸和安全兩個方面:保證能源要道的暢通,防止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擴散、毒品走私、反恐活動和維持區域的安全穩定。

  美國積極參與黑海地區合作和安全事務,并在北約的框架下實施戰略[3]。美國在黑海地區的特權主要依據下列相關國際協定:1951年北約協定,1954年關于美國特權協定,1980年3月29日關于國防領域的合作協定,包括附件和協定協議、國防領域合作延長協定和在科恩亞市權利的補充協定,關于接受1996年8月12日協定的文件,1996年關于在科恩亞市權利的備忘錄,2002年北約東擴新概念[4]。

  顏色革命之后,西方在波羅的?!锖!诤Q鼐€建立民主國家聯盟,開始進入反對俄羅斯的新階段。美國支持黑海地區的兩個國家的顏色革命(格魯吉亞2003年和烏克蘭2004年),支持原蘇聯加盟共和國的民主和獨立,削弱俄羅斯的影響,促進波羅的海、里海和黑海地區的國家合作。這可看作美國支持下的對中國俄羅斯主導的上海合作組織的回應,是對獨聯體的挑戰。

  目前,美國在短期內計劃建立黑海水上軍事基地,中長期計劃是在土耳其的特拉波中島和烏克蘭的謝瓦斯托區域建立海軍基地[5]。目前俄羅斯的海軍基地正位于這兩個地方,俄羅斯的租期到2015年結束。但烏克蘭向俄羅斯施壓,使俄羅斯提前撤離所租賃的烏克蘭軍事基地。早在伊拉克戰爭和與歐盟發生爭執之前,美國就決定把自己的軍事基地向原蘇聯地區移動。事實上,從阿富汗到格魯吉亞美國軍事力量的存在擴大了美國對黑海地區的影響。

  依據上面的分析,我們可以認為,在黑海地區,美國在軍事上主要通過北約和平伙伴關系和北約東擴擴大軍事影響和存在,擠壓俄羅斯的軍事戰略空間;政治上支持原蘇聯勢力范圍內的國 家從事反俄活動,首要目標是平衡該地區的力量,竭力削弱俄羅斯在政治、經濟和軍事領域的影響,另一個主要目標是把蘇聯解體后新獨立的國家并入到歐洲大西洋集團。最終目標是改變黑海地區的力量平衡,使美國及其盟國成為該區域的主導地緣政治力量。

美國與黑海地區國家關系現狀

  美國在黑海地區的勢力存在得到保加利亞和羅馬尼亞的支持,并在這兩個國家建有軍事基地。烏克蘭、阿塞拜疆、格魯吉亞和摩爾多瓦在“古阿姆”(GUAM)的框架下支持美國戰略,并與西方接近,以此換的經濟支持和安全保障,并與北約保持著良好的關系。

  但美國與土耳其、俄羅斯和烏克蘭的關系則左右搖擺。無論是俄羅斯還是土耳其都不支持美國對伊拉克的戰爭,所以,這些國家與美國的關系在伊拉克戰爭之后急劇惡化。尤其是俄羅斯與土耳其有反美傾向,共同反對美國修改《蒙特勒條約》,土耳其認為這不利于黑海地區的穩定和政治平衡,對俄羅斯和北約的關系制造新的壓力,損壞土耳其在黑海地區的利益。但這正是美國的本來意圖,防范土耳其和俄羅斯合作。[6]由于目前俄土合作及烏克蘭的不確定性使美國在黑海地區的政策很難順利實施。

  黑海地區沿岸國家對美國黑海戰略的姿態, 使保、羅兩國成為美國在黑海地區最重要的軍事基地。目前,在羅馬尼亞有3個美國軍事基地,分別位于巴巴達格,米哈伊爾機場和非特塞。這些軍事基地用來組織東歐武裝力量,并且,在米哈伊爾空軍基地有相當數量東歐武裝力量軍官,在保加利亞南部邊境的比茲米勒和新村軍事基地為射擊演習區[7]。美國在羅馬尼亞和保加利亞建立軍事基地的目的與保羅兩個國家的目的平行。依據2004年北約駐軍保加利亞和羅馬尼亞協定,其目標為:防范俄羅斯,保證其快速加入歐盟。

  除此之外,在2007年保、羅兩國加入歐盟之后,黑海地區成為歐洲新的東南邊界。所以,美國 和歐盟在黑海地區的特殊利益日益重要。美國正加速制定切實可行的戰略,鞏固黑海地區安全和穩定。這既需要協調美國和歐盟的黑海政策,也要考慮到地中海的狀況。此外,還要顧及到北約在非北約成員國的擴大合作,通過和平伙伴關系計劃,在這個框架下繼續軍事合作,鞏固與烏克蘭的關系。

美國對黑海地區戰略成因

  美國把黑海地區當做戰略走廊,主要依賴三個戰略視角:(1)黑海連接中亞高加索和歐洲,是21世紀平衡東方強國中國、俄羅斯和西方的戰略通道,目前超級大國在中亞的活動影響,很大程度上決定著中國和美國21世紀競賽的先決條件;為使黑海軍事基地從事反對俄羅斯的活動,北約已在黑海地區實行和平伙伴關系計劃和黑海戰略;美國在黑海地區積極支持“古阿姆集團”的活動,使這些國家更加獨立和反對俄羅斯。(2)黑海是通往大中東地區的大門,塑造和控制黑海和高加索地區事務,可提供給美國潛在的機會,把俄羅斯和土耳其納入到西方聯盟;如果美國控制黑海地區戰略失敗,從另一方面來說,將提供給俄羅斯和土耳其強大的資源主導區域事務;黑海是伊朗的油氣資源出口走廊,美國積極參與黑海地區的事務可以使其影響伊朗的能源政策,同時地理位置 的便利使伊朗變成了美國空中飛行的近距離目標。(3)黑海地區是一個重要的商業貿易通道和能源走廊,可降低歐洲大陸對中東和俄羅斯的能源依賴;黑海是鏈接高加索—里?!衼啞鞣绞袌龅闹匾ǖ?,外來大國不但可以影響毗鄰這條線的國家能源政策的形成,控制整個區域的能源運輸,這也是俄羅斯能源出口的主要通道之一,這相當于反對俄羅斯能源卡特爾一體化壟斷而獲得戰略平衡的通道。因此,黑海能源走廊位于東西方和南北方的中心地帶,故美國和歐盟對該地區奉行友好政策。

  美國對黑海地區的戰略重點是該地區的前社會主義國家,尤其是原蘇聯加盟共和國:將其納入到北約的軍事安全空間,支持民主市場改革,支持這些國家盡快加入歐盟。美國戰略的主要反對者是俄羅斯政治精英。為促進黑海地區戰略的實施,美國策劃了一些國家的改革如烏克蘭、格魯吉亞的顏色革命,摩爾多瓦的政治改革,但均以失敗告終[8]。只有保加利亞和羅馬尼亞成功地進行改革并加入歐盟,烏克蘭和南高加索地區的改革則非常艱難。

美國在黑海地區戰略的挑戰

  美國在黑海地區戰略遇到的外部的阻礙是:首先是九一一事件之后的戰略環境。蘇聯解體后,中東歐國家熱衷于歐盟一體化和加入北約安 全體系,這非常符合美國向東擴大北約活動空間的戰略要求,客觀上造成了北約更加接近伊斯蘭和中國的邊界。在1998~2002年期間,東歐的原蘇聯衛星國,三個波羅的海國家均加入了北約,這使北約抵達了原蘇聯空間的邊界比鄰地區,包括黑海地區。西方一體化戰略發展的下一步是把烏克蘭、格魯吉亞和南高加索大部分地區納入到北約的體系中。但反恐戰爭重塑了美國的全球戰略:從多邊優勢的戰略學說來看,美國全球戰略平衡和控制全球發展的主要導向轉向單邊追捕摧毀全球的極端伊斯蘭組織,防止他們把攻擊美國領土作為目標。從反恐戰爭的未來前景看,伊拉克戰爭不但縮小了世界唯一超級大國—美國對全球客觀的戰略要求,一個特別的后果是延遲和弱化了美國對黑海地區戰略的有效實施。

  第二個對美國黑海戰略的挑戰是,俄羅斯和土耳其加強了對黑海地區的戰略,這對維持該地區戰略平衡相當重要。烏克蘭發展的不確定性,俄羅斯加強對黑海地區的影響,成功地扭轉了烏克蘭橙色革命之后的政治局勢;俄羅斯對格魯吉亞的戰爭也是類似案例的典型代表。此外,俄羅斯果斷地在美國和中亞政權—烏茲別克斯坦和庫爾克斯坦—取得了優勢,目的是讓美國從中亞撤離軍隊,把美國在中亞的軍事和政治影響邊緣化[9]。

  第三是美國和歐洲大陸主要國家之間的不和諧爭論。尤其是在2003年的伊拉克戰爭之后雙方發生了戰略分歧[10]。美國把俄羅斯視為戰略對手,視為黑海地區民主改革的障礙,但德國和法國非常理解俄羅斯的行為:在其周邊地區保持其影響以此來平衡北約東擴對其造成的壓力。在這種情況下,對格魯吉亞改革向西方靠攏,歐洲主要國家持謹慎態度;對烏克蘭發生橙色革命、從俄羅斯和歐洲之間的緩沖地區轉型為改革派,并申請加入歐盟和北約集團,歐洲的國家并不感到愉快。其次,歐洲在黑海地區面臨東擴綜合疲勞癥的窘境,但美國認為歐盟東擴越快越好。此外,通過東擴擴大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空間,企圖在中東歐地區的前社會主義國家拷貝歐盟和北約成員國相互依賴的模型,因為北約對歐盟成員國家的加入敞開大門。但歐盟堅決反對這種模式并認為,美國通過加深擴大北約的日程損害歐洲利益,以此來防范歐洲成為獨立于美國之外的國際競爭對手。

  從美國對黑海地區的中長期戰略來看,該區域地緣政治轉型被卷入了不斷惡化的全球戰略格局:俄羅斯地緣政治的復興是依靠脆弱的高價位的能源價格;伊拉克作為中東平衡力量的消失,伊朗的影響逐步增加;土耳其對美國的不滿日益上升,企圖在黑海地區扮演獨立的角色。所有這些要素相互影響,同時弱化美國戰略潛力和空間,影響北約對黑海地區一體化的進程。如美國不能成功扭轉局勢,那么通往中亞和中東安全走廊的整體黑海戰略注定失敗。

歐盟在黑海地區的戰略利益和挑戰

  黑海地區是能源運輸的中轉站,這對高度依賴外部能源供應的歐盟來說尤為重要。黑海地區的合作將增加該區域能源多邊合作的網絡,保證歐洲的能源和安全利益,所以,歐盟竭力阻礙導致能源供應中斷的任何事態的發展。

  在2007年保加利亞和羅馬尼亞加入歐盟之后,歐盟與黑海地區直接接壤,黑海地區的安全和穩定對歐盟顯得富有特殊意義,尤其重要的是歐盟與黑海地區的國家合作監督來自不穩定地區國家的移民[11]。此外,生態問題促進了歐盟和黑海地區關系的發展,作為歐盟的成員國,保羅兩國擔負起歐盟在黑海地區解決現存的生態問題的職責,在不久的將來,油輪通過黑海時應該符合歐盟的安全和生態標準。

  從1990年代以來,美國和所有中東歐國家支持歐盟盡快東擴。但黑海區域的部族爭奪和復雜的地緣政治環境如南高加索地區,使歐洲國家無法制定有效的黑海政策。歐盟在黑海地區的利益是與之擴大相協調的,在此前提下,歐盟將要傾力與新鄰居合作相處,這使得歐洲更加謹慎考慮其東部邊緣地帶黑海地區安全[12]。此外,歐盟格外謹慎對待歐盟擴大所產生的綜合疲勞癥??紤]到黑海地區原蘇聯加盟共和國在未來歐盟東擴的日程,歐盟不得不編制出新鄰居的政策[13]。

  后加入歐盟的國家在黑海地區的利益大多數是通過與俄羅斯的關系構成。德法對俄羅斯基本持建設性態度,非常謹慎介入俄羅斯對原蘇聯加盟共和國的一系列事件,比如民族沖突、領土爭執等。莫斯科也認同歐盟在獨聯體國家正在逐步擴大經濟和政治影響,但首先要承認俄羅斯在獨聯體地區的優先利益[14]。

  蘇聯解體之后,歐盟勢力進入黑海地區,主要途徑是通過歐洲委員會,歐盟發展援助計劃等。只有很小的一部分屬于歐盟和黑海地區的經濟合作,通過唯一的黑海地區多邊經濟政治伙伴體系開展。歐盟在中東歐地區協助改革,并積極斡旋黑海地區原蘇聯勢力范圍內的沖突。盡管其行為相當謹慎,不想激怒俄羅斯,但莫斯科認為,歐盟要與俄羅斯保持友好的合作關系,對外政策應該從歐洲整體利益出發,必須放棄歐洲價值論—歐洲文明優越論,放棄第二輪東擴中的一體化戰略[15]。

  從上面的分析我們可以得出結論,歐盟在黑 海地區既有既定的利益,也有擴大之后的新的安全威脅。歐盟擴大在黑海地區原蘇聯加盟共和國的政治、經濟影響,但首先承認俄羅斯在該地區的優先利益,這與美國以反對俄羅斯為目標的擴大北約和政治、軍事和經濟存在有本質差別,但無論歐盟如何謹慎,都會與俄羅斯的利益產生沖突,因為歐盟不會放棄一體化的目標,歐盟擴大的外在要求和俄羅斯恢復世界大國地位的目標矛盾在所難免。

歐盟在黑海地區的戰略及基本框架

  歐盟對黑海地區的戰略是適應于未來的整體規劃[16]。隨著中東歐國家加入歐盟,尤其在2007年羅馬尼亞和保加利亞加入歐盟后,歐盟對黑海 戰略的動機是把該地區作為歐盟鄰居的一部分。土耳其成為歐盟潛在的成員國后,歐盟成為黑海地區政治經濟活動的積極參與者。

  歐盟不同成員國對黑海地區的戰略是不均衡的,其中東歐新成員促進前黑海地區原蘇聯加盟共和國擺脫俄羅斯控制向西方靠攏,積極支持烏克蘭改革。比如支持“古阿姆集團”(格魯吉亞—烏克蘭—阿塞拜疆—摩爾多瓦GUAM集團),歐盟新中東歐成員加入黑海論壇(由羅馬尼亞組織),在2004年成立了“格魯吉亞的朋友”國家集團等。

  歐盟在更寬泛的框架下促進鄰國與其一體化,從多邊關系上確定共同利益國家,按照地理位置和文化統一性,在全球范圍內分享歐盟共同的價值觀和戰略目標。通過這個框架歐盟在自己的周邊地區發展友好合作國家,把黑海地區納入多邊合作框架。實踐證明這可促進地區的穩定性,在歐盟和俄羅斯之間建立穩固的伙伴關系,在本地區發展歐盟戰略合作角色。

  影響歐盟對黑海地區戰略的幾個關鍵要素為:首先是歐盟內部對俄羅斯、大西洋伙伴關系和歐洲能源政策的立場不一致,這會影響到歐盟參與黑海地區事務的能力和權威;其次,歐盟對黑海地區的政策與歐盟全球政治經濟發展的戰略密切結合;第三,歐盟對黑海地區政策的有效性取決于黑海地區歐盟成員國的能力和積極性,尤其是保加利亞和羅馬尼亞;最后,歐盟對黑海地區戰略的成功取決于歐盟和美國對該地區戰略重點的協調及國際環境。

  在目前的全球戰略環境轉型中,歐盟和美國的戰略協調認同,對維護西方共同安全和穩定至關重要。在世界多極化的發展過程中,尤其是伊拉克戰爭之后的國際環境要求美國和歐盟盡快找到利益共同點,客觀利益的差異常使美歐的角色錯位,但共同的威脅使美歐保持著戰略的盟友和伙伴關系。在對黑海戰略方面,歐盟的戰略與美國既有重合的一面,在策略上也存有分歧,毫無疑問,與黑海地區的現狀強國土耳其和俄羅斯的利益則背道而馳。

西方對黑海地區戰略發展預測

  首先,讓我們來分析西方在黑海地區的軍事框架—北約在黑海地區擴大的政治環境:首先是對格魯吉亞、烏克蘭和摩爾多瓦加入北約需要制定清晰的地圖和時間表。格魯吉亞要求加入北約,但在政治、經濟和軍事領域遠遠不符合北約的標準;烏克蘭至今沒有列入歐盟東擴的日程[17],在未來的2~3年烏克蘭未必能夠加入北約;摩爾多瓦在政治改革和安全方面需要應付新的挑戰和沖突。此外,俄羅斯竭力阻止北約在其原蘇聯近鄰地區繼續擴張,防范黑海地區的原蘇聯加盟共和 國加入北約,這使北約在黑海地區擴大和平伙伴關系計劃受阻。因此,北約必須接受比預計更糟糕的政治客觀環境來完成其在黑海地區的擴張方案。

  北約在黑海地區的另一個戰略任務是解決沖突、凍結沖突地區事務。這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沖突的局勢發展,尤其是關系到納戈爾諾—卡拉巴赫沖突的解決。在歐亞大陸,沖突凍結地區是俄羅斯與美國在總體雙邊戰略上的競爭籌碼,沒有俄羅斯和美國戰略關系的協調,這些地區是不可能徹底解決沖突,黑海地區尤其是這種局面。

  莫斯科成功運用能源出口戰略,尤其在中東 歐地區強制實行天然氣供應壟斷政策。這樣,能否保證該區域能源供應的多樣性成為衡量西方黑海戰略成功的一個***。但格魯吉亞和阿塞拜疆、亞美尼亞和伊朗之間簽署的天然氣出口協議非常脆弱,繞行俄羅斯天然氣公司的管道距離非常之遙遠,事實上歐盟很難擺脫俄羅斯的天然氣供應[18]。這是一個極端復雜的利益馬賽克圖:包括土耳其、伊朗、哈薩克斯坦、歐洲及其他政府和跨國公司的利益,這支配著東部歐洲,尤其是黑海地區對俄羅斯能源依賴不斷加深。

  西方天然氣供應多樣化的唯一切實可行的方案是納布卡管道依賴土庫曼斯坦和伊朗的天然氣 供應。但在2008年7月俄總統出訪烏茲別克斯坦后,俄羅斯已與天然氣大國土庫曼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達成了通過俄羅斯管道運輸天然氣的協議[19],這使納布卡管道事實上成了空管。此外,俄羅斯試圖用匈牙利—俄羅斯天然氣出口管道項目抵消納布卡管道項目,目前通過“藍流”管道已供應到土耳其,經由保加利亞和羅馬尼亞的領土供應到匈牙利和西歐。因此,西方需要花費巨大的資源和時間,才可形成切實可行的反對俄羅斯能源壟斷實現能源供應多樣化的戰略,這對于目前深陷金融危機的歐盟和美國幾乎是不可能有精力實現的。

  為了保證在黑海地區戰略的成功,歐盟和美國必須提高首要事項的戰略目標,但歐盟會集中于下一個10年的首要事項,而不是黑海地區的發展,不會對1989年之后加入歐盟的國家提供特殊的利益待遇[20]。這事實上削弱了美國對黑海地區改革派政治影響,阻礙了黑海戰略的實施。反恐戰爭單方面的全部消耗,客觀上造成了美國與土耳其、俄羅斯競爭的黑海戰略被打斷。美國和歐盟在伊拉克戰爭之后的世界觀分歧,促使冷戰后美國和歐盟安全觀分裂逐漸加深。當美國在伊拉克事務上沒能達到最初目標,歐盟在相互依賴的大棋局中很難解決新的非常規安全挑戰,比如歐洲的伊斯蘭種族問題,這也可能促進美歐戰略接近。

結 論

  在黑海地區,歐盟的戰略著眼于未來東擴、保障能源安全及周邊地區穩定,美國的戰略目標從其全球戰略出發,在原蘇聯勢力范圍內形成歐洲大西洋地緣政治體系,北約東擴事實上就是把黑海地區原蘇聯勢力范圍內的國家納入到美國和歐洲的戰略框架之下,從而進一步抑制俄羅斯的復興和影響,擴大對中亞高加索地區的控制,為21世紀與東方強國中國的地緣競爭建立有利的后方基地。

  俄格戰爭之后,在黑海地區,西方與俄羅斯形成了對峙局面,盡管北約會繼續深入原蘇聯加盟共和國腹地,歐盟東擴的計劃也不會停滯不前,美國和歐盟繼續加大對黑海地區的滲透,但由于美歐之間存在著諸多戰略性的矛盾,很難恢復到2005年之前大國在黑海地區形成的大國平衡。

  在北約和歐盟沒有形成一致的黑海政策之前,黑海區域國家在局勢之外依然是遠離參與大西洋伙伴一體化的標準,僅僅是在西方支持下用以平衡區域強國土耳其、俄羅斯的戰略,維持黑海區域的穩定和歐洲化;此外,也對俄羅斯土耳其產生新的壓力,使該地區地緣政治在多樣性中發展。

  〔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項目編號:07CGJ013)和2008年教育部留學回國科研項目《全球化視角下的歐亞大陸高加索地區能源體系和地緣政治轉型》的系列研究成果之一?!?/font>

  (責任編輯 陸齊華)

  注釋:

  [1]АриэльКоэн,КонвейИРВИН,Черноморскаястратегия США. The Heritage Foundation, 15декабря2006.

  [2]СинанОган,Черноеморе:новаяаренаглобального соперничества,разделСНГ.Turkish Policy Quarterly Summer 2006. P.15-16.

  [3]ГосдепартаментСША, http://www. state. gov/p/eur/rls/2006/62073.htm

  [4]http://rus. postimees. ee/280808/glavnaja/za _rubezhom/39846.php

  [5]СинанОган,Черноеморе:новаяаренаглобального соперничества,разделСНГ.

  [6]Retired Admiral, Tanju Erdem:США хочет продемонстрироватьприсутствиевчерномморе.Turkish Policy Quartely Summer 2006.

  [7]АлексейБаишин,СШАсоздаютвоеннуюбазуначерном море.//Известия, 6декабря2005г.

  [8]Rasmus, R., B. Jackson, The Black Sea and the Fron-tiers of Freedom, Policy Review Online.http://www.policyre-view.org/jun04/asmus.html

  [9]Rumer, E.B., Collision Avoidance: US-Russian Bilateral Relations and Former Soviet States, Strategic ForumNo27, April 2004.http://www.ndu.edu/inss/strforum/SF207/sf207.htm

  [10]For an account of the drift see Ronald D. Asmus,“Rebuilding the Atlantic Alliance”inForeign Affairs, September/October 2003, available at http://www. gmfus. org/publications/artile.cfm? id=69

  [11]СинанОган,Черноеморе:новаяаренаглобального соперничества,разделСНГ.

  [12]Rouben Shugarian, From the Near Abroad to the New Neighborhood: the South Caucasus on the Way to Europe, a NewEuro-Atlantic Strategy for the Black Sea Region, VYV public Relations, Bratislava, 2004, p.50.

  [13]The basic documents of the European Neighborhood Policy can be found at http://ec. europa. eu/world/enp/docu-ments_en.htm

  [14]БорокоЮ.А.Россия-ЕвропейскийСоюз:сценарии взаимоотношений-РасширениеЕвропейскогоСоюзаиРоссия.М.2006,С.413.

  [15]С.Медведев:Дискурсыотчуждения'суверенитет'и европейзайиявотношенияхРоссиииЕС.//Мироваяэкономикаи международныеотнощения, 2008№10.

  [16]Vahl,M., The EU and Black Sea Regional Cooperation: Some challenges for BSEC, April 2005. http://www.ceps.be/Article.php? article_id=420

  [17]РаботяжевН.УкраинамеждуРоссиейиЗападом:опыт геополитического анализа.//Мировая экономика и международныеотношения. 2008,№9.

  [18]Саваш Генч,ЗначениеГрузино-Югоосетинского конфликтадлявнешнейполитикиТурции.//ЦентральнаяАзия иКавказ, 2009,№1.

  [19]Валерий Мусатов,О современной знергетической политикеРоссии.//Международнаяжизнь, 2008, No.11.

  [20]Tassinari, F., A Synergy for Black Sea Regional Cooperation: Guidelines for an EU Initiative, CEPS Policy Brief No.105/June 2006.

(轉載自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網站)

 

午夜福利理论片高清在线观看_野花视频日本社区免费_国产乱对白刺激视频_又大又大粗又长又硬又爽
龙海市| 舞钢市| 碌曲县| 嘉义县| 桓台县| 宜宾市| 清远市| 政和县| 柳河县| 阳泉市| 四川省| 石屏县| 饶平县| 潜山县| 华蓥市| 台北县| 上犹县| 子洲县| 巩留县| 江永县| 罗源县| 长宁区| 汝阳县| 兴和县| 新竹市| 绥棱县| 庆云县| 江川县| 尚志市| 青州市| 乌鲁木齐市| 社会| 苍南县| 隆林| 曲麻莱县| 葫芦岛市| 乐陵市| 定襄县| 临湘市| 正定县| 惠安县|